2017年,“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已经成为社会共识。2018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打假,成为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持续动力之一。连日来,新华社、人民日报、南都、澎湃、央广网等媒体,相继推出“河南假避孕套”、“贵州假茅台”、“莆田假鞋”、“广州白云假包”等围剿假货产业带系列报道。全民热议并呼吁“制假直接入刑”、“对制假售假加重刑罚”、“让制假售假者倾家荡产、让售假者痛”、“像抓酒驾一样打假”。
据店兵店将淘宝网店出售了解,制售假暴利正在驱使年轻人铤而走险违法犯罪。根据阿里巴巴打假特战队最新统计:2017年,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的制售假犯罪嫌疑人中,80、90后约占83%。而与此同时,一些制售假分子向微商等多个社交平台及其他电商转移,制售假团伙为攫取利益、逃避打击,多平台跨国境流窜现象日益严重。
此外,相对执法成本的高昂,制售假违法犯罪的成本明显极低。正是由于犯罪成本过低,线下假货生产源头仍未根除,许多制假售假犯罪链条和网络依然活动猖獗,甚至形成行业性、领域性、区域性假货产业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