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价格的上涨潮在2017年双十一前就已经开始酝酿,几家电商企业也暴露出2017年双十一前的物流涨价潮并没有因此结束。店兵店将淘宝店铺出售转让官方了解到,春节期间,京东物流宣布获得25亿美元融资,就在同一天,京东将自营商品的配送运费标准进行了调整。2月27日,阿里全球速卖通发公告称,因物流运输费用增加,3月1日起,三条跨境物流线路的运费将进行调整。在用工短缺、环保整治、成本上涨等诸多压力之下,快递企业涨价的意愿很强烈。但是,现实中很多快递企业却表示不会涨价,快件的单价甚至还有所下降。
2017年10月10日前后,中通快递、韵达速递相继宣布调整快递运费,中通快递在其《告客户书》中称,涨价原因是“今年以来,快递业受运输成本增加、人工成本提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影响”。快递企业强烈的涨价冲动来自于成本压力。一段时间以来,物流行业的人力、仓储、交通等成本不断走高。这些成本中,人力成本是大头,上涨也迅速。
不仅如此,物流行业招工难也是一个长期问题。今年春节后,很多快递公司招不来人,有的快递公司为招快递员甚至开出15000元月薪。“身边很多人回家了就没再回来,有的转行去跑外卖了”。对于快递行业节后的“用工荒”,某快递公司快递员杨先生,外卖员一般有中午、晚上两个工作时段,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而不少快递员每天工作超12个小时,从早上七点干到晚上八九点。此外,一些快递网点与快递员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这也使得快递网点与快递员的关系十分脆弱。为了鼓励员工上岗,不少快递网点打出给快递员涨工资、加福利的招牌,比如新招来一名快递员,会给介绍人奖励400元,也有网点打出了月薪15000元的告示。
虽然快递企业都面临成本压力,但是电商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快递企业想涨价却有很多阻碍。“春节涨价存在季节性因素,京东等的涨价只能代表商务件,对于电商件占大头的快递企业来说,涨价却并非简单的事情。”快递业资深观察家、双壹咨询创始人龚福照称,场地要求越来越高,中转运输成本高企,而快递企业的快递单价却是在下降的。
“招工难已经不能说是季节性问题了,而是存在了十多年的问题,”中国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称,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物流业面临的人力成本上升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实际上,快递行业综合成本的上涨从去年至今就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正如中通快递在上一波涨价潮中宣称的那样:近一年来,物流行业的运输成本、人力成本和原材料上涨明显。
以快递件为主的顺丰、申通、韵达日前发布了2018年1月的经营简报,从当月快递服务单票收入(平均每单收入)变化来看,申通同比增长8.13%,顺丰、韵达的单票收入分别下降6.61%和7.99%。对于这一现象,龚福照解释称,目前快递业严重依赖电商件,电商是靠规模获取利润的,对快递价格十分敏感。在电商增长放缓的趋势下,快递企业的利润会被持续挤压,快递企业涨价十分困难。
“现在不是快递定价,而是电商定价。”徐勇称,此外,快递企业延续多年的价格战也是涨价的阻碍,尤其伴随业务同质化、竞争资本化加剧,价格战越演越烈,“谁先涨价谁先死”的难题依然无解。对于快递涨价难,快递业资深战略顾问赵小敏持有不同观点,他认为快递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快递企业总部与加盟网点之间没有形成利益捆绑,企业的运营与整个网络体系之间的分离使得总部的利润没有分享给加盟网点,总部对于网点也不可控。
“随着国家监管部门和快递业管理条例的修订,这一局面将会有所扭转,”快递业资深战略顾问赵小敏称,快递企业总部对于网点体系的风险将承担更多责任,这样一来总部的压力将会变大,也会主动向网点靠拢。在消费环境、环保政策、人工成本、安全监管体系提升的背景下,快递价格的上涨是必然趋势,但短期内大范围涨价的可能性不大。
快递业以“加盟”为主的模式,使得快递总部保证了利润,而网点却面临巨大经营压力。网点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却没有涨价的能力,而这种窘迫的压力并没有上传到总部。这一松散的关系也为末端配送体系的稳定带来了隐患。